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融资6000万,海普洛斯创始人许明炎:“液体活检技术会对整个肿瘤治疗领域起极大推动作用”|Xtecher人物特稿

2016-08-04 安祺 Xtecher

许明炎,生物医学博士,海普洛斯创始人, 董事长&CEO。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主人公,拥有近10年基因测序技术及测序仪器研发经验。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物医学博士,曾就职于美国Cambrian Genomics公司,担任二代测序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台可回收DNA的测序仪。2014年,创立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肿瘤液体活检和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和药物评估,提供精准癌症诊疗方案。


海普洛斯成立短短一年多,许博士带领团队完成天使轮、A轮共计6000余万元融资,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近10项,获得国家、省、市科研项目资助近1000万元。


 Xtecher 首发 

 作者:安祺 

 网址:www.xtecher.com 

 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7月下旬的北京周末,暴雨过后又闷热得不同寻常,暑气拢得人像进了南国桑拿天。推开茶馆一扇雕花梨木门,屏风后我终于见到了来自深圳的许明炎。


昨夜从上海参加完活动赶来北京,采访前还在和投资人洽谈,从科学家转身成为创业者之后,周末在他的生活中总是拥挤的。


“我测了自己的基因,睡眠基因是突变的。确实不太需要8小时睡眠,如果睡着的话3-4个小时足够了。”他打趣着自己被压扁的休息时间,可显然,这并非基因驱动的忙碌,而是这位生于农村、心怀天下之人的自我选择。


许明炎儿时喜欢绘画、热衷书法,这些对于村里娃来说显得奢侈,“小时候我喜欢画画,可家里根本没有闲钱让我发展它,我就跑到县里的画室看师傅画一天,默默记下所有步骤,回家在纸上凭记忆画画。”“毛笔字也是借姐姐家的笔砚自己琢磨的。”就是这样一位物质生活并不殷实,托福资料、考试费都是借朋友的人,拿着200美元和一张机票只身赴美读博深造,凭着对自我的不断颠覆和控制,从本科到博士三次转专业,力求“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白手起家,而现在是一位两轮融资近亿的企业掌舵者。


可你要看到的绝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农村小伙儿幸运逆袭的鸡汤故事。



 “迷茫就像流感,大学谁没发过烧打过几个喷嚏” 



“我最大的幸运大概是高考失利。经历三年绝望迷茫,别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二十就不惑了。”


采访中他弱化了创业的困难,却在谈到15年前的一场高考时,眼神先后流露出不愿掩饰的自卑和绝地逢生的释然。“大学前三年迷茫,是人生最幸运的一场磨难。”他玩弄着一颗碧罗果久久不愿拨开。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时刻。快乐都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当天高考估分,我的意外如晴天霹雳。我脱了上衣,在南方盛夏的正午艳阳中躺在水泥操场上,怔怔地发了3小时的呆。对于出身农村的我来说,高考考砸意味着一切都完了。绝望到连从天台自由落体的心情也没有了。朋友们说去南昌上学吧,没有力气思考就和他们抱了团。”


当年许明炎是县里“特招班”的一名学生,所谓“特招班”里的孩子多少有些天才少年的优越感。学习能力强,没参加中考,作为最优秀的学生选进一个班。老师家长捧在手心都怕化了的待遇,参加高考背负了太多人的期望。“考砸这件事对我打击太大了,直接导致压根没有心情上学,心想反正人生已经毁了,和高中同学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用‘行尸走肉’来形容大学度过的三年都不为过。秉着‘60分万岁不用交钱重修’的原则过日子。别人还会沉迷游戏,我连玩游戏的心劲儿都没有。在网吧也是对着闪烁的电脑屏幕发呆抠键盘。读高尔基的《人生》将自己对号入座,却发现好像并没什么实质作用。”


我有些不耐烦,“谁的青春不迷茫呢?迷茫就像流感,大学谁没发过烧打过几个喷嚏。”


“我的幸运大概在于遇到了山,并且爬了过去,才得以到达更高的地方。有些人可能真的就卡在山脚下,永远看不到山后面的那片海。就和否极泰来是一个道理,在你经历了最漫长的痛苦后,每晚对着天花板的思考会形成量到质的跨度。质的跨越就发生在大学第三年,决定考研的前夕。”如果说高考对小地方的孩子是一场弯道超车,那么考研无疑是下一个弯道。大学第三年,许明炎看着身边的同学不是保研清北就是出国深造,他像一夜间灌下一杯冰浑身一个激灵才恍悟,“我以前觉得自己在鸡窝永远不可能变成凤凰,却错失了作为鸡头衔住凤尾的机会。如果大学四年我能保持在全班前几说不定也有机会进入清北。和高中同学们的差距也会慢慢缩小。”


“去北京,去美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这个声音一直萦绕在许明炎的耳边。在想清楚未来后一切开始变得有序。当时他在南昌大学学着高考调剂的化学专业,列了个表开始分析自身优劣势,最终确定了和化学相关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放射性药物化学方向。


正是这个选择,开启了他一步步走上生物医疗的道路。



 “我想在疾病发生的源头,就能洞察端倪” 



“去北师大读研,我非常清楚这是为出国深造进行缓冲。读硕士期间我向考友借了GRE资料。当时根本没钱上‘新东方’,就抱着一本翻烂的红宝书天天背单词,跟着CD模仿外国人说话。给老师做兼职赚取了考托福的费用,三年后只拿了张机票就去了美国读博士。”想来这段经历其实并不轻松,可从他嘴里说出却是轻描淡写,几句带过。比起大学迷茫期的浓墨重彩,也许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言语间多了平静和自信。


许明炎并没有特别讲明的一点是:硕士升博士大多人都是跟着原导师继续做项目,导师够牛逼也完全有机会进入国外的合作实验室进行深造,然而他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跨专业重新自行申请美国实验室博士机会。


“为什么?”


“我在北师大研究放射性药物化学,这是一种通过影像学手段对于疾病的诊断技术,例如大家知道的PET-CT。影像学在对疾病诊断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其不足的地方。肿瘤要长到一定大小才能照的出来,对于疾病的诊断,还不能从分子水平上实现超早期的预测。当时我就在想,有没有更灵敏的技术,能够探知疾病的根源,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在疾病发生的源头,就能够洞察端倪。当时,北师大的放射性药物化学在国内是该领域最好的了,所以我就想去美国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技术。基因层面的诊断使我可以进一步了解癌细胞基因组中存在的变化,对疾病的根源有更深入的更本质的认识。”


2008年基因测序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研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三天,许明炎只带了200美金和一张机票抱着热腾腾的求知心第一次坐上飞机,一口气十几个小时飞到大洋彼岸。


到美国他攻读生物医学博士,主攻基因测序技术。导师Jeremy Edwards曾经在哈佛大学George Churuch院士实验室负责基因测序技术和测序仪的研发,开发了Polonator和Polony Sequencing。博士阶段他先后做了若干课题:测序仪和测序技术研发、针对超微量DNA的测序,测序技术在生物医学的应用研究等,走在了全球此领域技术的最前列。


2012年,许明炎还没毕业时,一家名叫Cambrian Genomics的初创公司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参与创业,做有关测序技术和合成DNA的工作。2013年5月他搬到旧金山,白天工作,晚上写毕业论文,6月回校完成博士答辩。这一年,他感受到了硅谷浓厚的创业氛围。


他成了初创公司第五个人,公司从融资100万美金左右,发展到后来将近2000万美元。当时公司主要使用二代测序技术来大规模合成DNA,以降低合成的费用。他亲自建立了整个实验室关于测序技术和测序仪器的部分,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定位分别回收DNA的二代测序仪。


旧金山的经历让他深知“把技术转换为产品”的重要性。他觉得二代测序技术的时机到了:这既是一项新技术,又能与很多临床应用结合,是时候让它惠及更多患者。



 “NGS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当中” 



在美国,很多人认为基因测序技术将是继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芯片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人类发展史上的工业革命。回想40多年来,芯片所改变的世界,所颠覆的每一个角落,历史的发展总有其规律。


我们目前的测序技术相当于1980-1990年代的芯片技术,二代测序技术(NGS)所应用的领域、相关产品,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只是未来整个生命健康行业的冰山一角——只不过,和互联网结合,和先进仪器的结合,会使得一切都发展加速。现在互联网所涉及的地方,基因技术也有可能整合进入。


现在除了开发应用于临床的产品,NGS还被用于娱乐、社交,比如23andme。测序技术,针对每种疾病,都将出现多个产品,对于每种疾病的各个阶段也可能出现更细分的产品:检测、诊断、监测、用药指导、耐药评估等等。跟基因相关的疾病有7000多种,每种疾病一个产品的话,也将是空前的体量。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因行业结合生命健康,可用一个时髦的搭配 “基因+X”来概述未来的相关行业:基因+保险,基因+健康,基因+互联网,基因+娱乐,基因+新农业,基因+新能源……均已慢慢成形。


2014年他决定回国。同年3月份,得知卫计委叫停了基因测序技术,他感觉到这预示着国家正在对其进行规范化整治,此后它将被大规模应用。他坚信未来基因行业将大放异彩,于是他随即联系国内风投,将美国朋友家人带回国内,开始组建团队。


“NGS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当中。从我博士阶段开始,我每天想的就是这个。NGS发展时间很短,也刚好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这近10年来,我们见证了多种技术的诞生、褪色,也对新的技术充满期待。NGS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生物科学,也正在影响着整个生命健康产业。”


回国后,许明炎带领团队开始专攻“液态活检”领域。


“液体活检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检测血液中DNA碎片的新技术;而血液中这些碎片可能来自死亡的细胞,因此只要血液中存在“外来”DNA,如来自胎盘、肿瘤或者移植器官等的DNA碎片,都能利用液态活检进行检测。


液态活检,通过一种简单的血液检测可对遗传侵入进行定位、研究和监控。液态活检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检测取材手段,与以往常用的临床检测取材手段相比,避免了手术开刀和穿刺对病人的伤害,在安全性上有很大的优越性,操作的难度也明显较低,简便易行。



 “找不来血液样本,我就扎自己抽几管血跑测试” 



许明炎和妻子抛弃了刚拿到的美国H1B工作签证,带着两个人工作一年存下的不到10万美金回来了。同时,他们还迎来了两位敢死队成员,他们的高中同学、联合创始人——陈实富和方文。


方文之前在华为,后来在基金公司干的好好的,却在太太刚生宝宝、家里不能断粮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辞职加入了许明炎的创业团队。就这样,他们在深圳国家超算中心,租了块小场地。“在拿到第一笔1000万天使轮投资之前,我们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凑出60万块来购置仪器设备,亲力亲为创建出自己的实验室,连实验台都是我们自己用电钻来安装的。期间我还要学习融资、演讲,了解国内同行,做自己公司的品牌提升和推广工作,这对于纯技术宅的我们来说,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全新领域。” 


“我刚从国外回来,国内医生压根一个都不认识,我就一家一家的医院跑,和医生介绍NGS讲解液体活检。加了医疗领域的微信群,就把所有人都加一遍,有用没用都和他们聊天。找不来血液样本,我就扎自己抽几管血跑测试,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过硬的技术始终是我们的护身符,于是很快赢得了1000万种子轮和5000万A轮融资。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怎样把液态活检这项技术变成能临床应用的优秀产品,是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


技术和产品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包含了技术、价格、质量、政策监管、用户体验、使用效果、营销策略等很多方面,还包括资质申请,能否拿到CFDA和卫计委认可,也关系到产品能否顺利进入市场。


另外,液态活检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北上广和沿海地区,医生的接受度较高,而在内陆城市,医生的了解较少。医生和技术人员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如何让医生们懂得这项技术,如何使医生信任我们,如何争取更大的市场,不光是为了我们公司,我更想用液体活检带给更多癌症病人多样化的选择。”



 “液体活检技术会对整个肿瘤治疗领域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液体活检技术会对整个肿瘤治疗领域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过去采用影像学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只能观察到几毫米以上的肿瘤,从形态学上认识癌症;较为细致一点的是细胞学诊断,可以做癌细胞层面的检测;基因层面的诊断使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癌细胞基因组中存在的变化,对疾病的根源有更深入的更本质的认识。


液态活检以无创或微创、实时性和时效性、全面性三个特点见长:只需取少量患者的外周血液,或者其他体液,是一种无创便捷的取样方式;其取材可以在不同时间分别对患者采样,保证每次检测的实时性、时效性;此外,液体活检样本代表的是多个目标细胞信息的总和,克服了肿瘤组织切片的异质性——这些优势,使这项技术有望用于肿瘤早期检测,对于肿瘤诊断、治疗、手术前后、用药前后等整个过程进行监测。


“组织样本”可以做的分析(如耐药性检测),都可以用液态样本来检测。但液态样本中,癌细胞是由组织释放到血液中的,含量较少,因此,液态活检虽然备受瞩目,但存在较大技术难度和挑战。


“液体活检可以说是基因检测领域的高端技术。举例来说,普通的基因测序就好像鉴定一万根针是什么样子的。而在液态活检中,样本中的癌细胞含量很少,就好像从一万根针里挑出10根有问题的针。此时,如果把一万条DNA不加区分来检测,可能会丢掉真正的目标信息。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开发一些超微量的DNA检测方法。目前国内从事测序技术研发的人员较少,较多的是利用现有技术做标准化应用,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很容易做出数据匹配度不高的情况,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这项技术,就算一天只睡3-4个小时也觉得无所谓。”


“一位20岁的男孩,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十分晚期,化疗完全无效,病情不断恶化,在一个机构做了测序,但没有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后来医生找到我们,拿到了数据,用我们公司陈实富领导的生信团队开发的软件检测出了十分罕见的ALK-CARS融合,据此推荐了克唑替尼。如今过去4个多月,今早从医生那里得知,男孩服药后疾病没有恶化,肿瘤还缩小了一些,甚感欣慰,这就是我们一直努力想做的。”许明炎深深喝了口茶。


“寒窗十载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你把一件事做好以后,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关注本公众号(ID:Xtecher),后台回复  “海普洛斯”  或  “632” ,可获得海普洛斯项目详情。



| 分享交流群 |


许明炎将于8月11日(周四)晚21:00-22:00

为Xtecher的粉丝进行在线微信群分享!

欢迎大家进群和海普洛斯许明炎直接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
1.关注本公众号Xtecher(ID:Xtecher),并分享本文。

2.长按二维码进入本群(若群满,请添加小助手,微信ID“XtecherX”),发送分享截屏,小X带你入群。
3.成功入群后,就可直接与陆薇对话!

4.我们将分享全球生物医疗相关的干货各位群友。


| 推荐阅读 | 点击文字直接跳转

精品文章:Xtecher人物特稿

人工智能

达闼科技黄晓庆(下篇):人类的终极使命

达闼科技黄晓庆(上篇):当我谈起云端机器人时,我谈论的是什么

Rokid CEO黄伽卫:规避风险,才是人生最大的风险

百度创始七剑客再出发,雷鸣:真正理性的人是喜欢风险的

出门问问李志飞:AI创业者的孤独

驭势科技吴甘沙:我的根本利益

格灵深瞳赵勇:把未来一个齿轮一个齿轮地变成现实

地平线方懿:告别诺基亚后,我终于找到了下一个足以与手机媲美的市场


虚拟现实

诺亦腾戴若犁: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好奇

大朋VR陈朝阳:朴实的终极梦想

Ximmerse贺杰:VR的远方有多远?

Pico周宏伟:用“善良”去做一件美好的VR产品

焰火工坊娄池:没有比我更狡猾的创业者

HTC VR中国总经理汪丛青:每个人生来有自己的长期任务

七鑫易维彭凡:跨越三座大山,这是一名联合创始人的自我修养


大数据

孙远根:“数据就是情报,未来可能会比地皮更值钱。”

融资近亿,走进昆仑数据CEO陆薇,宏大工业漩涡之中的女性

2亿元C轮融资,永洪科技何春涛:做对客户有价值的事,其他的交给市场去检验

首提“农业大数据”的北大数院姑娘,温晗秋子:进击的温柔

2000万美元A轮,GrowingIO张溪梦:为了壮丽的一刻

ThinkingData吕承通:一个真正理解因果关系的人是很有责任感的

神策数据桑文锋:我对“灵光一闪”没有兴趣

海云数据冯一村:此时此刻,给大数据一个注视

佳格数据张弓:从NASA走出的“理性疯子”,他志在耕耘天地间


其他科技创业者

Ping++金亦冶:所有你走过的捷径,总有一天都会再绕回来

陈恂:找到你心中的魔鬼

墨刀张元一:一位全栈工程师的星辰大海

将门高欣欣:送创业项目一个里程碑事件

诸葛io孔淼:在我还不知道代码是什么的时候,我只想写诗

奇点机智宋嘉伟:一个从容的创业者是如何思考

瀚诺半导体张诚:十年的北大研发路,只为这一款千兆芯片

彩云天气袁行远:无论晴雨,步履不停

Vinci宋斯纯:历历万乡,不负每一场

如果你拥有高精尖科技创业项目,Xtecher将为你提供:

1.专业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视频拍摄

2.在Xtecher官网、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

3.最专业的科技圈投资人、政府资源、产业资源

4.创业企业品牌管家与PR服务

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Xtecher,即可联系我们。

微信号:Xtecher

关注未来的人

都关注了Xtecher


相关推荐
   

Xtecher联合喜马拉雅,推出科技音频脱口秀《甲小姐说》。在本专辑中,甲小姐将不断给你们讲讲科技创业圈里面,有趣、有料、有干货的内容,满足你的小好奇。 

动动手指,进入Xtecher最新栏目《甲小姐说》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